| 標 題: | 關于市九屆政協三次會議第14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 ||||||||
| 索 引 號: | 11150300011554359H/2021-00381 | 發文字號: | |||||||
| 發文機構: | 工業和信息化局 | 信息分類: | 政協提案 | ||||||
| 概 述: | 關于市九屆政協三次會議第14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 ||||||||
| 成文日期: | 公開日期: | 2021-02-01 11:37:47 | 廢止日期: | 有效性: | |||||
關于市九屆政協三次會議第14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陳可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中小企業基本情況
據統計部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顯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法人企業8189戶,其中中小微企業8169戶,占全部企業99.8%,中小微企業數字分別為:120、760、7289戶。地區分布為,海勃灣區6103戶,海南區1165戶,烏達區901戶。全市法人企業從業人員12.49萬人,其中中小微企業10.19萬人,占全部企業81.6%;全市法人企業資產總計3036.9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2444.7億元,占全部企業80.5%(不包含金融業);全市法人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67.1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1024億元,占全部企業74.9%(不包含金融業),中小微企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7戶,占全市中小微企業總數8169戶的1.92%,其中海勃灣區 52 戶、海南區 68 戶、烏達區37 戶。規模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已成為科技引領發展的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的核心主體。
二、建立協調機制 出臺惠企政策
2019年8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成立和調整部分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組成人員的通知》(烏海政辦字〔2019〕16號),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長任組長,副市長任副組長、24個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的烏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近年來,為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我市制定出臺了《烏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實施方案》《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措施(試行)》等系列釋放科技活力的政策措施和辦法,為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對獲認定的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研發機構、自治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市本級財政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對獲認定的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自治區級眾創空間,市本級財政一次性給予30萬元獎勵。對自治區科技創新板掛牌企業,市本級財政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企業建立“異地孵化、烏海轉化”創新中心的市財政給予不低于20萬元獎勵。
三、以項目為抓手,加大資金支持
2019年,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資金2119.7萬元,獲批各級各類項目53項。其中,創新引導獎勵資金6項、科技創新引導項目13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項、自治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2項、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16項、技術交易后補助15項,成功引進建龍集團賽思普非高爐冶煉項目、鴻達興業集團氯堿制氫項目、自治區“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等關鍵項目,推動“焦化廢水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應用”“ 高效農業殺菌劑氟啶胺項目的研究及產業化”等一批科技項目落地,有效幫助中小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培養專業人才。
四、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一是2019年我市成功建成自治區首個盟市級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成為我市新的重要創新高地,能夠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構筑人才發展高地,為產學研合作、關鍵技術攻關提供平臺支撐。中心位于烏海市濱河新區廣源大廈,包括3個院士團隊在內的7家科研單位正式入駐,未來將有更多創新性強、成長性好的項目進駐。
二是推進創新平臺載體提質升級。著力構建不同層次、互為補充的創新平臺,全年共有4家企業獲批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達到24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6家。
三是強化烏海眾創空間的服務功能,優化創新創業環境。2019年市科技局安排科技專項經費中撥付20萬元,用于創客空間提質升級,支持提供入駐期間免房租、免網費,免費提供會議、培訓場所和物業管理等后勤服務多項優惠政策可持續實施。2019年度烏海創客空間被評為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四是扎實推進“異地孵化、烏海轉化”重大工程,已成功在上海建立“東華—東源(金科發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在廣州建立“烏海市土壤改良研究孵化中心”,成功促成內蒙古智運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在烏海市組建成立聯合實驗室,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立“烏海市智慧礦山研究孵化中心”,與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合作建立“蘭州大學草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五、加強人才引育力度
已建成駐北京、上海、廣州、西安、蘭州、呼和浩特人才工作站6個,赴蘭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高校舉辦專項引才活動,引進各類人才535人。充分挖掘周邊地區職業院校技能人才資源,2018年至2020年先后與甘肅能源化工、蘭州石化、內蒙古化工學院等14所院校進行政校企合作洽談,達成了培訓合作和就業實習協議,各院校學生與君正能源、東源科技等20家企業達成就業意向2500多人、簽訂實習協議884人。
六、落實財稅支持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市新增減稅降費15.21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0.77億元,個人所得稅減免稅收1.96億元,深化增值稅改革、調整增值稅稅率共減免9.11億元,落實自治區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減免稅收2.03億元,社保費率下降減免社保費0.7億元。
2020年1季度,我市共有小型微利企業9446戶,其中:盈利戶數1100戶,盈利面11.65%。盈利戶享受優惠企業1100戶,實際政策受惠面為100%,共減免企業所得稅金額2776.24萬元,戶均減免稅金2.52萬元。
今后我們將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切實抓好中小企業政策宣傳貫徹工作,形成共同扶助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合力,因地制宜推進地方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落實工作,優化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環境,扶持中小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請繼續提出寶貴意見!
分管領導:董彥卓
聯 系 人:趙海濱
聯系電話:3959190
上一條:
下一條: